鲁老师
罗浮山

博罗以红脚艾产业为“小切口”, 全力推动南药产业“大变化”

发布时间:2020-07-13 点击:42

罗浮山红脚艾又称鲍姑艾,在晋朝即为医仙葛洪选用并载入医学典籍《肘后备急方》,其妻鲍姑以罗浮山红脚艾灸治赘疣,驰名广州,誉满岭南;当代科学家屠呦呦因从红脚艾中提取青蒿素成功治疗疟疾,斩获了我国本土第一枚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作为我国岭南著名道地药材,罗浮山红脚艾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蕴含巨大的市场机遇。近日,南方+/南方农村报记者在博罗调研发现,为贯彻落实关于发展中医药产业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在惠州发展大健康产业中走在前列,博罗县正以全产业链发展罗浮山红脚艾为小切口,高质量建设好南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面推动博罗南药产业的大变化,为博罗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据了解,作为菊科蒿属中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艾草在我国已有几年前种植和应用史,早在《诗经》时代,艾草就已经是很重要的民生植物,被用来祛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驱虫等。民间还认为艾草有辟邪、招百福的作用,端午期间挂艾草于门上至今仍是我国端午风俗。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艾草的价值被进一步发掘,应用更加广泛,一棵小小艾草已成为一个大产业。据“2019年度全国艾草种植产业舆情报告中发布的数据,当前我国艾草种植企业达2676家、艾草生产加工企业2396家;艾灸馆12855家、中医养生馆4460家。

其中,河南南阳市和湖北蕲春县是我国艾草产业两大集聚区,占据着行业的寡头地位。特别是河南南阳,艾草种植面积超过24万亩,占全国80%,成为全国最大的艾制品加工基地和艾叶集散地,产值达200亿元。相比河南、湖北等省份,广东艾草产业还处于萌芽阶段,规模非常小,几乎没有大型的艾草种植基地和加工企业。博罗县康祥岭南本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康祥公司)但广东是全国最大艾产品消费市场,约占全国艾产品消费市场的60%

显然,本土生产供应的不足与巨大的市场消费需求间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机遇。因此,为全面振兴博罗南药大产业,博罗县以道地药材红脚艾为小切口,引进康祥岭南本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在博罗境内发展红脚艾种植,带动南药产业大发展。康祥农业是目前规模化、产业化种植红脚艾最早、面积最大的艾草全产业链企业。

“我们的艾草品种与其他省市不同 ,我们发展种植的是岭南道地药材——罗浮山红脚艾,也就是晋代鲍菇灸治赘疣和当代屠呦呦提取青蒿素所用的艾蒿。罗浮山红脚艾品质更优,营养成分更丰富,特别是富含锌元素,经检测,每100克红脚艾中含锌量达36.9毫克。暨南大学生物医药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飞教授曾介绍,大量研究结果显示,红脚艾独特的营养成分比例和安全性使其成为产品开发的优选原料,利用提取的红脚艾活性原料,可开发日护产品、食品以及文化特色产品等现代化健康产品,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红脚艾不仅市场前景乐观,而且相对容易种植管理,投资周期短,效益高,是非常适合作为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项目来发展。目前他公司正在紧密与各地政府合作,带动农户种植红脚艾。

任何一个产业,要想高质量发展,必须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对南药产业更是如此,高科技、深加工是南药产业未来发展方向。要想提升南药价值,还必须依靠科技,发展精深加工产业。以艾草为例,目前我们国内艾草初加工效益不过4000-5000/亩,而在国外加工成艾精油,销售价约2.8万元/斤,以一亩地艾草提取10斤艾精油计算,亩产值可达28万元,可见艾草真正的价值提升空间还巨大。

为发展红脚艾精深加工产业,康祥科技是惠州市一家艾草全产业链模式发展的南药研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正在规划设计红脚艾三产融合示范园区建设,实现红脚艾中药现代化发展,使红脚艾全株得以利用;科技引领,使发展的领域纵深绵长,更而强有力推动产业发展。

目前我们公司已形成完整了艾产业链,开发的产品涵盖了消杀类、化妆品类、医械类、食品类四大品类,种类非常多,从农业向医药业,从初加工到精深加工延伸,让艾草的价值大幅提升。我们还指导农户开发艾茶,从每株艾草中选取两叶一心,研发艾茶市场价可达800/斤,大幅提升经济效益。

博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红脚艾产业的发展,已确定把红脚艾作为博罗高质量建设南药产业园、全面振兴博罗南药产业的切入口,正在举全县之力围绕红脚艾,完善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提升价值链,力争把红脚艾打造成继百草油后又一张靓丽的博罗南药名片,推动博罗南药产业大变化,为博罗的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据了解,为加快红脚艾产业发展,博罗正努力夯实红脚艾产业基础,博罗艾草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方特色食品的申请已提交,正在审核批准。目前惠州市卫健局还正在申请罗浮山红脚艾成为广东第九种地道药材。

浏览相关新闻

More News